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资讯频道 > 国内 > 正文
诗作遭兰亭奖得主剽窃引关注,“菜场诗人”王道友:写诗不求名利,但求心安
2021-06-09 20:46:26 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

极目新闻记者 王功尚

近期,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开展以来,偏远的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一家菜场里,常年坚持在手机上默默创作诗词的王道友(网络笔名“苍山渔樵”)突然受到了书坛的关注,有人亲切地称他为“菜场诗人”。媒体揭发兰亭奖作者剽窃了王道友发表在网络上的诗词之后,清贫的他面对5000元写诗“酬金”不动心的气节,以及他不卑不亢的处理方式,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

一个生于大山里的汉子,一路走到现在,他经历了什么?诗词怎样走进他的生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的创作状态又是怎样的?近日,极目新闻记者利用王道友(以下简称“王”)工作的间隙,通过微信聊天进行了断断续续“见缝插针”式的对话采访。

极目:请王老师介绍一下您小时候的情况。

王道友:1969年,我生在四川省万源市长石乡卢家坝村,这是大巴山区的大山沟里。我父母都没啥文化,在家务农,家庭经济情况很困难。上高中时,我父亲背着一些蔬菜水果去城里卖,给我凑学费和生活费。高中毕业后第二年,母亲就因为败血症去世了。

极目:在那种困难的情况下,您的人生愿望是什么?与诗歌有关吗?

王道友: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优秀的老师,而且本来也有机会实现那个愿望的。1987年中考,我本来考上了师范,分数在录取分数线边缘,但是我报了定向生,有降线二十分的优惠政策,录取应该是超超有余的了,可还是硬生生被人挤掉了。那时候我太年轻,不懂得人生,不知道世间的很多东西,父母又没有社会知识,非常本分,所以我被迫去上高中。

极目:其他的家人还在老家吗?是否经常回到故乡?

王道友:我们老家那个地方一个组的人原来有两百多,后来慢慢都走光了,大山沟里太偏僻,大家不得不出去找生路。目前只剩两三家老弱病残,一共不到十个人居住,很多地方荒得路都走不通。2004年,我把老爸接过来十堰,跟我一起住,过了没两年,老家的房子就塌了,田地也全都荒掉了。父亲过来跟我住了十年多一点,2014年去世了。算来,他走了也有六年多了。我还有个妹妹,嫁在离我老家不远的陕西省镇巴县。

极目:您从小有什么爱好?

王道友: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连环画,后来喜欢看古典小说,很多古典文学方面的书我都爱看。那时候我学习成绩还不错,语文是我的强项,这要归功于我的语文老师们,比如初中的刘正明老师,高中刘星海老师。高中的时候,我在达州市整个地区组织的语文竞赛拿过二等奖。后来我还特别喜欢看《红楼梦》,最低看过五次,买了三回书,其中两次被人借走不还了,最后那本也被我翻烂了,《红楼梦》里很多诗词我都很熟悉。

极目:高中毕业后在继续求学吗?

王道友:我没上大学。高中我就读于万源市第三中学,当时三中才开始办高中没几年,师资力量、教学环境都不太好,我们那一届班上同学几乎“全军覆没”。我当时在全年级尖子班当了两年班长,成绩还算不错的,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闯过去。高考的时候,我的语数外考得还可以,物理考得特别差,最后遗憾败北。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我复读,毕业后就从老家出来,走上了飘零的打工之路。刚开始我学过厨师,在餐厅里做了一年多,1991年我遇到了自己的真爱,她是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的。相处了半年,我们确立了恋爱关系。我母亲去世后,由于我们老家那边条件太差,我们夫妻俩就出来打拼了,由于十堰市离老婆娘家很近,所以就在十堰安顿下来,开始打过几年工,后来修过三年多家用电器,最后开始做了蔬菜生意。目前,我们住在十堰市张湾区,我已经客居十堰快30年了,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极目:诗词是什么时候走进您的生活的呢?

王道友:记得在高中课余时间,我看过一本梁羽生老师写的《萍踪侠影》,其中有引用好多古人的诗词来描写张丹枫和云蕾的爱情,那些优美的句子我都一一抄下来了,一个小本子抄得满满的。高中毕业后,我曾经在一个旧书摊上买过一套《历代诗歌选》四本,上面有各个时代名家的作品,我长期翻阅那一套书,受到了很深的影响,可惜那套书后来在搬家时弄丢了。我有一个经常练笔的习惯,喜欢写点心情,或者对某件事发表点感悟,并及时记录下来。

其间虽然偶尔有练笔,但真正重拾写作兴趣应该是2013年。提起写诗兴趣的契机,应该是得益于一个叫“飞红巾”的女网友在我转发分享的一个QQ日志后面留了两首七绝,我看了当时觉得挺美的,所以激发了写诗的兴趣,就开始摸索写古韵。刚开始我连格律都不会,也没人可以求教,就在网上找了很多学习写诗的资料,包括平仄、韵律,用韵的禁忌、写作方法、绝句的起承转合、律诗的中二联对仗、词的借景抒怀什么的,一边学,一边试着开始创作。因为浓厚的写作和阅读兴趣,我每天都有新的创作。因为多年身在异乡,总有很多感慨,我会尝试用诗词把它表达出来。前阵子写怀古诗,就是因为最近一次看《红楼梦》,看见薛小妹写了一系列怀古诗,因此得到启发,于是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写了一系列怀古诗。

极目:您坚持诗词创作的目的是什么?

王道友:喜欢诗词古韵,是为了提高个人修养。古人说要学诗,功在诗外,只有不断历练和提高自身修为才能写出好的诗歌。所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也是为创作更好的诗句打下基础。如果一个人境界达不到,是写不出让人产生共鸣的诗歌的,网络里有些诗歌虽然火了一阵子,但近似于下流,只能哗众取宠一时而已,文字没有生命力,不会流传下去。

写作只是一个兴趣爱好,要说弘扬五千年传统文化,就有些夸张了。我写诗不求名利,但求心安,个人觉得“腹有诗书气自华”足矣!尽管清贫一点,但也算过得充实。老来向往渔樵式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身居闹市,却心系田园,但得心安,何处不蓬莱?

极目:但得心安,何处不蓬莱!王老师说得太好了。您现在的家庭和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王道友:家里俩孩儿,老大成家了,老二大学刚毕业,在武汉工作。目前我每天的生活是早起晚归,两头不见天,忙并快乐着。我写诗、学诗、阅读都是用手机的,趁着工作忙碌的空闲来进行的。

极目:您最近创作了什么诗?可否推荐一首给读者?

王道友:我写得比较多,上月母亲节,我特别想念去世近30年的母亲,就写了一首《辛丑年客中母亲节怀先慈》,内容是:一程春恨杜鹃狂,每念先慈入醉乡。故里荒陵烟草绿,眼前乱絮蝶蜂忙。客途不断尘劳事,天阙应无病痛伤。欲慰情亲唯夜梦,几回醒梦泪沾裳?

极目:真的是情真意切。谢谢王老师的分享,祝您和家人健康平安,创作成果丰硕。

王道友:谢谢。

关键词: 诗作 兰亭 得主 剽窃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