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资讯频道 > 国内 > 正文
爱心港湾由她守护!湖北44318名儿童有“童伴妈妈”关爱
2021-05-30 11:31:03 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

极目新闻记者 聂丽娟

通讯员 戴新红 汪丽

5月30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民政厅了解到,“童伴妈妈”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2015年发起,以“童伴妈妈”为抓手,以“童伴之家”为平台,为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与保护探索有效途径。

该项目启动至今,已覆盖7省79县919村,受益儿童数量达到52.5万余名。2020年,湖北119个村全面推进“童伴妈妈”项目,通过专职“童伴妈妈”,服务于全村儿童,有效弥补了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

湖北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处长熊东华介绍,截至目前,湖北省共有11个县,119个村设有“童伴妈妈”,44318名儿童得到了119名“童伴妈妈”的陪伴和关爱。“童伴妈妈”以“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为主线,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较多的村建设“童伴之家”,选聘、培训一名“童伴妈妈”,具体负责本村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专职“童伴妈妈”,服务于全村儿童,重点关注留守困境儿童。同时,建立村级儿童福利服务和活动场地——“童伴之家”,配备包括基础设施、图书、玩教具在内的标准化物资,定期组织包括手工、户外球类运动、棋类等日常活动,以及亲子教育、儿童安全等主题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健康积极的学习成长环境。

“‘童伴妈妈’给我省的留守儿童带来了实打实的益处。”熊东华举例说,大冶市购买3名专业社工参与“童伴妈妈”项目,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整体推进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崇阳开启“童伴妈妈”关爱服务新模式,开展“五星级管理”、“五心妈妈”评比活动,把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巴东作为湖北首个启动的“童伴妈妈”项目的县市,截至今年4月,信陵镇、官渡口镇、沿渡河镇、大支坪镇4个乡镇的19个村均设立了“童伴之家”,各配备一名“童伴妈妈”,4597名留守孩子拥有了“知心妈妈”。“这19位‘童伴妈妈’坚持回访辖区留守孩子,累计家访5855次,精准识别留守困境儿童、大病儿童,帮助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协助申请相应救助和福利,真正为留守孩子构筑起爱心港湾。”熊东华说道。

大冶还地桥镇马石村“童伴妈妈”与孩子们一起过母亲节

“童伴妈妈”的招聘条件是,需高中及以上学历,年龄19-55周岁,无犯罪记录,掌握汉语及当地少数民族语言,能保证合理的工作时间,最好是专职人员。“童伴妈妈”是专职队伍,稳定性强,能保证合理的工作时间。对于一些家境贫困、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留守儿童家庭,可以做到每周走访一次。

据了解,每一个“童伴妈妈”上岗后还要不断学习,而且每年都要参加专业化培训。今年3月24日-26日,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湖北省民政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在武汉市举办了“童伴妈妈”项目湖北中级一期培训。来自大冶市、南漳县、秭归县、孝昌县、五峰县、崇阳县、麻城市、谷城县、竹山县、竹溪县等10个县(市)项目办负责人及100位“童伴妈妈”参加培训。

湖北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抓好“童伴妈妈”的培训提升,强化“童伴之家”的服务支撑,为留守儿童带来更多关爱,帮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对话“童伴妈妈”夏小青

留守儿童父母应多给孩子一点爱

36岁的夏小青是大冶市保安镇茶山村的“童伴妈妈”,今年六一,被评为大冶市“童伴妈妈”项目年度优秀“骨干妈妈”。

去年,疫情暴发期间,本来在镇上生活的夏小青带着家人回村待了几个月,恰巧当地招募“童伴妈妈”,夏小青积极申请加入,成为了村里20多个留守儿童的“妈妈”。

“童伴妈妈”夏小青和留守儿童开展活动

不仅关爱陪伴孩子

还要管他们的学习

极目新闻记者:很多年轻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都带不过来,你为什么会选择做一个“童伴妈妈”,帮别人带孩子?

夏小青:我今年36岁,10年前在厦门一家企业做行政,结婚后嫁到大冶市茶山村,一直居住在茶山村。看到我们村里有很多留守儿童,一部分跟着爷爷奶奶居住,长期缺少父母关爱,觉得他们很可怜。我的小孩出生后,我特别不希望他们成为留守儿童,于是我辞职在家专门陪伴他们,现在他们都上小学了。去年8月,听村干部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了“童伴之家”需要招募“童伴妈妈”,我立即报名了。

因为我在农村居住多年,我的两个孩子都是我一手带大的,对孩子很有耐心,非常喜欢跟孩子待在一起,而且这份工作很有意义,经过培训后我就上岗了。

极目新闻记者:“童伴妈妈”的工作忙吗,平时需要做哪些事儿?

“童伴妈妈”每周一、三、五和周末上班。首次上门家访会给留守儿童建档,根据不同留守儿童家庭的问题和需求进行登记和上报。遇到贫困家庭需要临时救助,会帮助他们申请低保或救助。比如,我们村里有一名特殊的留守儿童,母亲怀孕时,父亲就去世了,孩子出生后妈妈就离家出走了,孩子只得与7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上门走访后,我帮助这个留守儿童申请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每个月有1300元的补助。

周末两天,“童伴妈妈”的阵地主要在“童伴之家”。“童伴之家”每个月至少要安排两场活动,开展爱国教育、安全自护等主题活动,让他们过个充实的周末。

此外,留守儿童还可以来“童伴之家”看书、下棋、游戏,有时候还要给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社工组织还不时送来学习加油包,里面有学习用品12件套,鼓励留守儿童好好学习。

呼吁留守儿童家长

时常给孩子打电话

极目新闻记者:刚开始做“童伴妈妈”肯定不怎么容易,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不适的地方吗?

夏小青:我们村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周一和周五去镇上读书,每到周末回到村里。另外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长期跟着爷爷奶奶在村里生活,这样的留守儿童共有20多名,这也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茶山村由29个村湾组成,我刚开始上门家访时,大家相互之间不了解,留守儿童对我们很排斥。“童伴妈妈”考核指标中有一项,家访必须跟孩子合影,但是第一次上门时,孩子们都不愿意跟我们合影,显得有些尴尬。后来有经验了,首次家访,我们会邀请村干部一起上门,后来孩子们也经常到“童伴之家”玩,彼此都熟悉了。

极目新闻记者:您做“童伴妈妈”差不多一年了,有什么让您比较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夏小青:“童伴之家”刚开张不久,组织户外活动,一名4岁的留守儿童,玩耍时把下巴磕了一下,送医院检查后并无大碍。我把这个小朋友送回家时,觉得很对不起她的家人,给她买了点零食,结果她的奶奶不仅没有责备我,还留我吃饭。过两天,我再次去看了这个小朋友,看到孩子安然无恙,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经过这件事之后,民政部门考虑周详,给孩子们都购买了团体意外险。

极目新闻记者:做了“童伴妈妈”后,您觉得自身有什么改变么?

夏小青:改变其实挺大的。现在,在村里看到孩子在路边哭,我就会上前去帮助他。看到孩子们有好的行为,就不自觉地想要表扬他、肯定他。有一次在小学门口,有个孩子看到路边有垃圾,主动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我当场表扬她,孩子的笑容像花一样。通过与很多孩子接触,我发现很多孩子心理很敏感,作为“童伴妈妈”,我们全力做好陪护。我也呼吁留守儿童的家长们,一定要时常打电话问候孩子,父母的情感是“童伴妈妈”取代不了,父母要尽量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

关键词: 爱心 港湾 守护 湖北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