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丁维 张建林
实习生陈枫 林宇
5月18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曾经的援鄂军医们迎来了9位从武汉远道而来的朋友。没有半分犹疑,双方结实地拥抱在了一起。
还记得去年2月15日,在漫天纷飞的大雪中,武汉火神山医院的4位出院患者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援鄂医护人员隔空拥抱,这一幕,全场泪目。
这一抱,跨越了火神山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901公里;这一抱,见证了疫去无恙,山河美好。
哭过之后是重逢拥抱的大笑
这次感恩之行,万春晖在心里盘算了很久:“我在火神山医院时就盼着,等病好了,疫情过去了,一定去石家庄看看这些恩人。”
上个月,他在熟悉的病友圈里打了个招呼,没想到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在确定17日从武汉出发后,最终有7名病友与2位家属组成感恩团,北上石家庄。
从2020年1月24日发烧,到2月20日病愈出院,46岁的万春晖回顾这段特殊的经历,感叹说“会用一生去铭记和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最可爱的人们!”
2月20日,万春晖两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达到出院标准。医护人员送万春晖走出病区。间隔10米远,万春晖和他们隔空拥抱,一句“珍重”顿时湿了眼眶。这是火神山医院,一个默认的“传统”,从第一批出院病人开始,医护人员都会和他们隔空拥抱。“下次再见面,一定要实打实抱一下。”出院当日,万春晖向医护人员说道。
高铁才刚刚停靠,万春晖一行人就迫不及待出站。“本来约好了在二楼南出站口见,没想到两边都着急,他们赶着接,我们赶着见,一下子错过了。”
等了一会,万春晖就看见远处两个熟悉的身影,连忙从大巴车上跳下来,径直冲了过去。紧紧拥抱了一下,也算承袭了火神山的老传统。“只不过,这一次,再不用隔空拥抱了”。
万春晖想过见面的场景,一定会流泪,就像在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刚见到他们那时一样,“我曾偷偷在被子里哭,国家把解放军派过来了,我就知道有救了。”
只不过,这一次,哭过之后是重逢拥抱的大笑。
感恩锦旗挂在白求恩纪念馆
18日上午,在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2位援鄂医疗队的代表郑重接过两面写有“楚地瘟神遮日,白衣妙手回春”“战新冠千里不辞远,扬军威万年为和平”的锦旗。随后,他们还带着万春晖一行参观了白求恩纪念馆。
这两面锦旗,其实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挂在医院里的白求恩纪念馆了。这次重新递交,源于这9位武汉市民的坚持。
“去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没有办法亲自过去道谢,只好邮寄。但是我们心里总还是想着,能亲自递上,给恩人鞠一躬。”万春晖说。
比起锦旗,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这群医生护士们,更关心这7位康复者的身体。
看着亲自治疗过的41床、42床两位康复患者站在自己身侧,精气神十足,杨少玲医生开心极了,忍不住拉着他们的手看了一遍又一遍,“那时候,两个人连氧气袋都不能离开,一句话都不能说,现在你们看,多好呀。”
“你最近怎么样啊?”“现在和之前没得病一样,能跑能跳。”王女士拉着时任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医生的的手,向她“汇报”自己的近况。
更让大家感动的是,中午聚餐时,当时驰援火神山医院的刘克祥主任专程从20多公里以外的正定院区赶来,“对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在一起吃饭,没有因为曾经的新冠病毒而有任何的疏离和犹豫。”万春晖说。
赵玉英告诉他,“我们早已不是简单的医生和病人了,我们是超越了生死的兄弟姐妹。”
三大箱热干面感谢援鄂军医
参与感恩之行的老尹是一位退休返聘人员,在一家私企里工作。当得知老尹是去石家庄面谢恩人时,老板直接给他批了探亲假。“这是一次特殊的探亲,一定要把武汉人的感恩带到,支出由公司报销。”听了老尹的故事,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忍不住用上了此前学会的武汉话,“武汉人讲胃口。”
“讲胃口”的武汉人,这次还给援鄂医护人员带了三大箱热干面,“估计有200多份,希望每个人都能吃到,让他们多想想武汉。”作为回礼,医院的护士还专门排队买了当地的网红烧饼,“也带给武汉人民尝尝,上咱们河北吃美食。”
“我们在武汉感动了患者,他们也在感动着我们。我知道出院后,很多康复患者捐献血浆,后来又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为抗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武汉人民真的很了不起。”赵玉英感慨万千。
还有很多没法成行的病友、家属、朋友和热心的武汉市民,都托万春晖捎去问候,对援鄂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希望他们有时间能再回武汉、湖北,“看看那座白衣天使用生命守护过的城市,那里的人们永远记得、永远感恩。”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